查看原文
其他

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飞专访来了!他跟广西日报-广西云记者说了这些→

11月18日
广西日报-广西云记者从广西大学获悉
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
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中
广西大学王双飞教授
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是继1999年郑皆连教授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
时隔22年广西培养产生的第二位院士
当日下午
广西日报-广西云记者在广西大学
采访到了这位新晋院士
听听他对于“院士”、对于“年轻人”说了些什么
↓ ↓ ↓



▲王双飞在接受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采访。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冯耀华 摄


关于王双飞


王双飞院士现为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八桂学者、自治区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王双飞1995年入职广西大学,现任广西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院院长、广西一流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广西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双飞院士致力于造纸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在纸浆清洁漂白与废纸清洁制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保障我国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和“863”重大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各1项。




邕江水质的改善,和他的团队有关


王双飞来到广西大学工作后不久,在学校的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了由4人组成的研发小组,依靠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投身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探索研究。他带领组员深入广西等地的相关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发现广西造纸业产生的大量高浓度废水经过简单处理排入邕江,导致水质恶化,引起的一系列环境破坏和污染,这个“痛点”更加坚定了他“治理”的信念。调研之后,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实验和研究。
2004年的深冬,王双飞这位在鱼米之乡生长的湖南青年带领组员在寒冷的石家庄某工厂临时搭建的一个简陋的中试车间,做一个棉浆粕制浆废液厌氧处理的中试实验,连续吃住在此3个多月。在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历经了实验的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他们开发的技术产品逐渐获得企业的认可,并在同年争取到广西南糖纸业废水处理的第一个产业化项目。
初战告捷无疑是一支“强心剂”,他随即带领团队满怀信心地进行了项目攻关,使该项目成功结题,该技术处理高浓度废水效果显著,使用的厌氧技术一天内可以处理7000吨的甘蔗渣堆放喷淋废水,同时处理产生的沼气进入锅炉还能节约煤炭,既实现了“变废为宝”,又极大地改善了邕江的水质。时任南宁市环保局的一位负责人说道,邕江水质的改善,最应该感谢的是王双飞教授和他的团队。



好团队是产出好成果的保证


近几年来,伴随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才成长环境的不断优化,王双飞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有不少都留在学校或广西,有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一些国内名校博士毕业后也回到广西,都依然作为自己导师团队成员奋战在“绿色”事业战线。
王双飞十分重视团队建设,他的博士研究生、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朱红祥说,王教授倡导协作,在服从课题统一要求的前提下,他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工作,各尽所能,而且除了分工,不管是经费使用,还是成果分享,都是规范有序、公平合理地进行安排。所以,这些职责和利益将每一个个体牢牢维系在一起,使大家个人意识逐渐减少,集体意识不断增大,这种团队意识最终汇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并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团队向着高质量发展。
对待每一项课题,每一个科研项目,不管大小,王双飞都紧跟国际前沿,对标一流,精益求精,力求把每项科研都做到极致。每当一项新的科研项目伊始,他都会对大家说“失败了有我”,他的这种担当为大家大胆尝试、开拓思路奠定了基础。
如今,王双飞团队已经汇集了一批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学历技术带头人,形成一支高素质技术创新团队,目前团队固定科研成员43人,其中党员占76.5%,13人拥有高级职称,95.3%具有博士学位。团队也从当年承接广西南糖纸业废水处理的第一个几万元的产业化小项目到如今的承接上千万元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目前,在研科研项目6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32项,计划内横向及其他项目18项。



这些“高大上”的成就,必须了解!


多年的顽强担当和拼搏,王双飞教授的科研成果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不少成果已经实现世界领先,为集聚领跑该行业的“豪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双飞带领团队攻克了纸浆清洁漂白的“卡脖子”难关,依托科研项目创造性地开发了上流式多级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钙化抑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实现了造纸及发酵行业有机废水处理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成功研发出“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彻底结束了国外企业依靠技术垄断30年牟取高额利润的时代。该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目前正在持续推进产业化应用,已在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缅甸、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推进的项目有100余项。
攻克了传统综合法二氧化氯制备系统运行不稳定、产品中氯气含量高、电解产生的氢气中氧含量高等难题,研制出稳定、高效、不产生固形物的综合法二氧化氯制备技术,二氧化氯生成效率从90.0%提高到93.5%,解决了传统甲醇还原法氯酸钠转化率低、产品中氯气含量高、副产品难以资源化利用等难题,氯酸钠转化率从95%提高到97%以上。发明了基于抑制AOX生成的高温二氧化氯漂白和二氧化氯制备技术与装备体系,解决了我国清洁漂白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彻底打破了加拿大等国的技术与装备垄断,目前已在国内外近30家企业应用,如世界造纸十强企业APP集团,实现了AOX超低排放,系列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奖项是广西迄今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基于非均相化学反应的液-固一步完全转化关键技术,开发了吸附位点多、密度高且均衡的两性型木质纤维基吸附材料,解决了水体中低浓度多重金属离子难以高效去除的难题。目前已在我国40多个重金属污染水体、底泥和矿区土壤修复工程中得到应用,提高了我国重金属土壤修复的装备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取得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采用绿色环保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3D打印、微胶囊、层层自组装及微粒乳化等高值化改性技术,探究了纤维基材料的力学增强、高阻隔性、光学和抗菌等功能特性,系统研发了系列生物质基功能性包装材料,如聚乳酸高阻隔型、抗迁移型、超疏水型和结构色功能型复合材料,二氧化氯微胶囊和抗菌、抗氧化等天然活性物质微胶囊基填料/涂料,以及纳米纤维素基高阻隔涂层、隔热缓冲泡沫、3D打印容器、活性抗菌膜和智能指示标签等功能化生物质包装材料。 
在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的工程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多重强化无元素氯漂白工程化关键技术、高浓有机废水高效厌氧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其中在二氧化氯制备和清洁漂白、造纸废水处理等领域已有10件核心发明专利实现成果转化,转让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


来源丨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刘琴、通讯员 刘娜利、广西大学

视频制作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冯耀华、实习生 农化喆

编辑丨朱映伊

校对丨吴煜衡

责编丨覃燕燕

总值班丨毛俊连 利雪娟


热点视频推荐
推开暗

戳👇这里查看精彩视频并点赞关注哦~


热点新闻推荐阅读“广西云·广西新闻网2021年度冬季全媒体通讯员培训班”开班啦!
中国佩戴红领巾第一人是谁?《打卡吧!年轻人》走进贺州带你认识他
广西明确:不涨居民、农业电价,非紧急不拉闸限电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